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張規劃圖 照亮蝶變路
今年春節去哪里?家住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皇家新村的張廣坤,早就計劃好了:“不用出遠門,就在周邊的圖書館、博物館、藝術中心看一次展覽,聽一個講座,欣賞一場音樂會,再約上朋友去環球影城玩一天,還要陪父母去綠心公園散步游玩。”
張廣坤要去的地方,就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剛剛開放的三大文化建筑——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藝術中心。春節前期,記者走進圖書館,只見山谷一樣的閱覽區蜿蜒起伏,144棵“銀杏林”從“谷”中拔地而起,搭起一座“森林書屋”,玻璃墻外陽光正好,灑進閱讀者的書里、眼里,讓人感受到“臨山間、于樹下、勤閱覽”的意境。走進博物館,帆船外形的設計寓意邀請觀眾登上“運河之舟”,覽古今同輝;糧倉外形設計的藝術中心,日日為觀眾奉上文化盛宴……
新開放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航拍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供圖
副中心的大運河畔便有了這樣的風景:壯麗的三大文化建筑與柔美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相依相傍,交相輝映,并與北京市委、市政府隔大運河相望,給予了市民生態、文化、精神方面的多重饋贈。
而這些饋贈正是源于一張規劃藍圖——《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 (2016年—2035年)》。這張藍圖劃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間格局,為千年運河北首的古老通州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千年之城從此奏響建設序章。于是,包括三大文化建筑、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在內的一系列項目都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多組團”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的重任。
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多組團”的規劃空間結構。
而在規劃之前,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一帶卻是大大小小120多家化工廠、造紙廠等企業,還有3個村莊。“趕上刮風的時候,東方化工廠飄來的火堿味特別嗆人,土地也污染了。” 正在舞龍鍛煉的周邊居民王大爺告訴記者,“這幾年,經過政府改造,環境優美了,這里變成了后花園,我們幾個老年人組團騎自行車來玩,開啟了王老頭的快樂生活!”
化工廠上怎么建公園?“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北投綠心園林公司副總經理邵明見告訴記者,針對工廠舊址的污染土地,規劃建設了78公頃的生態保育核,通過保留自然植被、植物播種、種植混交林、異齡林等多種方式,促進污染物的自然衰減。“生態保育核內采取封閉管理,希望借助大自然的偉力實現生態修復、生物群落演替。”邵明見說,根據園內紅外相機監測,已經有幾十種野生動物在園內安家。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北投綠心園林公司供圖
從“規劃藍圖”到“建設熱土”,除了“織密”綠色生態網,北京城市副中心還在打造一個個氣勢恢弘的“超級工程”。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將成為站城一體、產城融合的北京新門戶、原有的六環路高架橋將變身“空中花園”……
“從2016年至今,副中心控規實現了從高位設計到精準實施,一張藍圖越描越細、越描越實的過程。”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規劃實施處副處長黃超說,“在六環路入地工程改造中,我親眼看到盾構機從一個斷面到第二個斷面再到第三個,最后需要坐車才能行進到掘進面。眼看著這個隧道從無到有,真的特別感慨:項目的落地,高位決策與砥礪前行是能夠做到無縫銜接的。”
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供圖
十幾年前,記者曾見證過遠郊區縣通州的面貌。今日再看,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變”。據了解,藍圖繪就以來,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千億元以上投資強度“搭建”城市框架,一批批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有序推進,一個個特色小鎮不斷提升影響力、輻射力,一條條河流、一座座公園擦亮了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水城共融的副中心畫卷徐徐鋪開。
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供圖
而在張廣坤的眼中,家鄉的蝶變則是可觸摸的:“隨處可見的綠色公園,開門迎客的商場與超市,落址通州的三甲醫院、優質高校,還有科技園、特色小鎮吸引了很多產業與人才,真是越來好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春節假期文旅市場活力涌動
家門口看“村晚”,博物館里過大年,逛廟會欣賞特色非遺民俗,“南北互換、東西互跨”旅游中領略大好河山……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神州大地充滿濃濃年味,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旅市場活力涌動【詳細】
北京三里屯路升級漫享街區
三里屯路近日煥新升級,一個以全天候餐酒吧為主要業態的漫享街區亮相了。三里屯路是一條國槐掩映的小街,西側是太古里,東側就是此次嶄新亮相的漫享街區【詳細】
國家林草局解讀《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辦法》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辦法》,為推動我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規范有序、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豆芾磙k法》作為世界地質公園領域重要的規范管理文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詳細】
非遺為何讓年味兒更足
傳承了千百年的民俗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春節的標志性符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