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微改造”激活鄉村旅游
磐安縣烏石村風光。吳利良攝
在浙江省磐安縣九和鄉三水潭村,從農家樂的店招到房間名、菜名,從標識系統到路燈樣式,從村口景觀到綠化節點,以婺劇為元素的設計隨處可見。
三水潭村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項目,把破舊的二十四間合院打造成婺劇戲服道具的展示空間和可游、可玩、可住、可享的婺劇文化主客共享空間。村莊成為婺劇迷的好去處。
“想不到婺劇能成為我們村的吸引物,現在戲迷游客越來越多。”三水潭村黨支部負責人說,自從啟動“微改造、精提升”,村莊的名氣越來越大。下一步,村里打算引進婺劇戲服、道具配件制作等產業,真正把三水潭村打造成“婺劇村”。
近年來,磐安縣出臺《磐安縣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獎勵辦法(試行)》,指導各鄉村旅游重點村以此為契機,開展“微規劃”,打造“微線路”“微度假”“微體驗”“微演藝”等產品,推動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一個個美麗鄉村變身為休閑度假微型目的地。2023年1至11月,全縣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75.2億元,同比增長53.4%,帶動縣域消費實現大提升。
新時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長、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吳若山認為,鄉村旅游具有若干典型的“微”特征:鄉村是地理空間有限的微型旅游目的地,鄉村民宿是散點式分布的微型旅游住宿設施,鄉村旅游經營者是以個體工商戶和農民等為主體的小微經濟體,消費者多以游客個人消費為主的微單元,消費模式多是小微型消費。磐安的實踐就是在不做大規模規劃開發的基礎上,因時就勢、因地制宜、以“繡花功夫”推進鄉村旅游產品創新、產業升級。
“青山隱隱在,風光映禾田。”如今的磐安縣和溪村溝渠縱橫交錯,光亮如鏡的水田里長著郁郁蔥蔥的禾苗,廣闊的農田邊安放著水車、水磨等傳統農具,一派動人的田園風光。
近年來,該村開展“微改造、精提升”,圍繞“水村”建設打造觀光體驗田園景觀,設置游客打卡點,建造觀光小橋,安裝大水車、踏水車等設施。利用一條舊的灌溉水渠,結合“微改造”工程,將水渠拓至3米寬,并延長水渠,建起“摸魚區”“觀魚區”。如今,這里“稻在水中生,魚在稻下游”,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依托水村改建,和溪村舉辦了豐富的親子研學活動,插秧、釣龍蝦、抓魚、捉螃蟹……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共同感受水村魅力。
磐安縣借助“微改造”,構建起“磐安藥膳”美食體系、“磐安山居”住宿體系、“百縣千禮”文創體系、“百縣千藝”演藝體系、“百縣千集”市集體系,成為吸引旅游消費的熱門場景。
來到位于磐安縣的玉山古茶場,推開一道老木門,茶文化博物館迎面而立。玉山,素有“茶鎮”的美譽。這里涉茶人口過萬、茶園畝數過萬、茶葉產值過億,茶葉種植、交易歷史已有上千年,玉山古茶場是當地文化地標。為挖掘文化內涵和提升游客感受,當地借助場景化打造,豐富游客體驗感,場館內外,一個個小而特、特而美、美而精的精品場景成為獨特風景。
“古茶場越好,游客就越多,村民的發展機會就越好。”磐安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古茶場展陳提升和周邊配套改造,解決了旅游發展的痛點難點,回應了村民們的訴求,“古茶場+古村”的模式將帶動周邊村莊發展。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北京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三山五園 古韻新顏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三山五園,以類型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山水形勝的整體格局,獲得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授牌。3年多來,海淀區將“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連點成線、推動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竣工、打造“一道十三園”【詳細】
鄉村建設從“一片美”向“整體美”提升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把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農民群眾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詳細】
2024中國(寧波)鄉村振興新興產業博覽會將于10月舉辦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加快構建,鄉村振興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農業定制化等高、精、尖科技被不斷應用于農業農村,農業產業鏈不斷拓展,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引擎【詳細】
國家林草局:今年我國將完成國土綠化1億畝
2023年,我國持續推進科學綠化,完成造林、種草改良1.25億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萬畝。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土綠化在保持數量持續增長的基礎上,要注重堅持數量質量并重【詳細】